你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番禺新造大学城二期:新大学城未来走向调查

最新更新时间:2022-06-08 23:11

  25。3平方公里的广州番禺新造镇,与广州大学城一江之隔,相当于大学城小谷围岛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1。4倍。不过,与人气日旺的大学城相比,它如今依然“活”在闲静中———这片包括新造镇大部分领域的番禺远郊地带,水暖花香、鱼跃虾蹦。

  在广州市的长远规划中,这里是大学城二期用地所在。近期,广州市有关专业部门启动了二期发展调查研究。据了解,它未来的走向,将是“学-研-产”一体的新的大学之城。

  建设发展大学城二期,是否只是简单地拷贝一期小谷围岛的发展模式?如何避免一期发展凸显的弊端?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多方走访,快马探报———。

  2004年9月开“城”的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如今已有近30万师生和居民聚居。由于用地有限,作为大学城一期的小谷围岛,较少布置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更缺少教职工的生活用地。

  一是充分考虑产业用地的布局,利用产业对大学城项目开发的拉动作用,形成“学-研-产”的整体协调发展。

  研究表明,大学城一期的教职工宿舍太少,市政设施建设也过于超前,在二期建设中,要注意避免重蹈覆辙。

  首先,小谷围岛10所大学的教职工,由于没有足够的公寓房居住,迄今为止,不少人不得不在小谷围岛的工作地与市区居所之间两地奔波,这种“钟摆生活”,耗费大量时间。这种状况,影响了大学城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不仅老师深感疲累,学生下课后,也很难找到老师答疑解惑。而通勤交通带来的私家车、公共交通压力,也耗费了不少社会资源。广州小新塘有全套吗此外,由于小谷围岛上几乎没有产业用地,依托校园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难以找到立身之地,由于缺少“助力剂”,也让大学园区的整体发展较为缓慢。

  其次,研究认为,小谷围岛在建设中,大量引进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分布式能源站、区域供冷、集中供热、分质供水、信息系统集成等体现集约化、节约型理念的新技术项目虽然在初衷上是为了节能减排,但实际上利用率并不高,过高的建设标准,不合适大学城地大人少、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偏低的特定环境。

  比如说区域供冷与集中供热系统,由于广州夏季炎热的特殊性,区域供冷系统为每座大厦都配备了中央空调系统,却没有考虑到大学本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些房间需要开空调,而有些通风较好的房间却不需要开空调,而空调管道却是一开齐开。很多学校为了方便空调的个别使用,索性自行安装分体空调。中央系统几乎沦为摆设。

  二期发展与一期“政府主持,高校参与”发展方式不同,而是采用“整体集中,局部分散”的空间发展策略?

  大学城二期建设不妨多些高楼。研究建议,规划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注意规划的弹性,留有调整发展的余地,注意公共设施布局相对集中。

  由于二期规划范围较大,而纳入研究范围的95。38平方公里区域不仅包括新造,还包括南村、化龙两镇,三镇以山地、水塘为主,部分山地地势高、占地大,不合适开发建设,因此二期开发预计很难连片。对此,研究建议,在参考小谷围岛“圈层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整体集中,局部分散”的空间发展策略,在教学组团核的中间,夹杂产业发展组团核,这种模式,将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催生文化氛围,促成新兴产业,形成广州的“中关村”。

  研究也提到,二期发展与一期“政府主持,高校参与”发展方式不同,很难做到统一开发。一个开放、可递增的“组团生长系统”,可保证大学城建设在分布实施的同时,保证规划“不变形”。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既保证了规划结构的完整,又保证了组团发展的灵活性。

  根据研究结果,大学城二期采用基于一期的“共享”理念,采用“中心一轴”的模式,在总长9公里的共享带发展走廊上,集中商业金融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整个大学城将主要由学校运作的教学科研区形成功能组团,若干个组团再形成带状的教育科研区域。

  每个教学组团的规模约为2-3平方公里,分级组团内包括大学教学区、生活区、教学资源共享区、生态公园。相邻的若干大学提倡教学设施共享,比如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会议中心等等,其间的步行距离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即半径400米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将分成两大部分:与教学组团具有较紧密联系的中小高科技企业、产业孵化器和作为相关学科的小试、中试基地分布在中轴共享带周边。

  大学城二期位于番禺北部的新造镇,与小谷围岛(大学城一期)隔江相望。距离广州旧城中心约20公里,规划范围95。38平方公里。其大致范围东至京珠高速,西近南部快线,北至珠江水道,南至金山大道,主要属新造镇范畴。目前广州市文物局已开始在新造镇对工程建设范围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工作。

  2009年年底,广州医学院新校区“情定”新造镇,总投资15亿元。新校区即将动工,预计2011年秋投入使用。

  据广医校长冉丕鑫介绍,广医新校区规划总面积1500亩,分三期建设。前两期1100亩已完成规划,建设规模为在校生1万人。一期占地707亩明年即将开工,校方预计2年内完成,可容纳学生8000人。一期工程包括教育教学设施、行政管理设施、配套辅助设施、体育运动设施和功能配套设施等。

  大学城的学子对目前大学城的现状有什么评价?如果打造大学城二期,他们有怎样的期许与建言?就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大学城的学子。

  说起在大学城学习生活的时光,华南理工大学的利同学觉得还是有些方面有待改善:“老师大都不住在大学城,我们与老师的交流很受影响,大学城因而缺少学术气息。大学城开发一直未解决老师住房问题,且开发商竞相买地建商品房,大学城的高房价使得大部分教师无力承担。希望大学城二期的房子不要那么贵,至少让年轻老师们负担得起,而且要让教师优先购买。”。

  星海音乐学院的小颖是本科三年级学生。谈到大学城二期的商业区,小颖似乎并不“感冒”:“如果建商业区,我去购物的话一样要坐车转车,而且对其规模没什么信心,还不如去市区。”!

  下午2时许,记者乘坐地铁4号线来到新造站。没有拥挤的人群,记者慢慢走出地铁B1出口。刚被自动扶梯送达地面,记者就看到了一只丰满的山羊正在地铁口一旁的草地上慢悠悠地吃草。而地铁口另一边,一只健硕的水牛则在房舍旁踱步。对比城区地铁口匆忙的人群与路上喧闹的汽车,记者身在其中,恍如隔世。广州艺格轩是全套吗

  沿着水泥路走50米左右,可看到新造镇的绿道。绿道地图告诉人们,要到镇中心,还需一路向北。水泥路在田间蜿蜒,而路边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菜田。田间,阿姨戴着斗笠专注地打理菜田;路上,面包车与摩托车偶尔驶过;远处,农民房密集林立。

  不知不觉间,一条宽阔、平坦、干净的马路———新广路出现在眼前。路两边的树高大整齐,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人行道上光影斑驳。路上没有几辆车,行人三三两两,行走的速度和习惯于在市区奔波的记者相比,悠闲得多。

  越往北走,路边的小楼也越多,小商铺和餐馆也多了起来。这里就是镇中心了。店铺门口停着几辆小车,挑着扁担的货郎在车前走过,很宁静。

  沿绿道左转,记者来到新造渡口。渡轮在江上开动着发动机,船上停着几辆小汽车。几名乘客在船头聊天,一对恋人则在他们的摩托车上依偎着。渡口还停着几艘渡轮,前方,货轮鸣笛驶过。对岸,大学城的红色楼宇在远处闪现。渡轮驶离新造渡口,宁静又干净的小镇,在乘客的视野中,渐渐变小、远去。

  在新造镇,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对于这里将变成大学城的一部分,他们表示毫不知情,而且觉得“不可能”。

  记者在新造镇看到,镇上分布有不少成熟的社区,居住在此的多以本地人为主,也有部分在大学城,甚至在市区上班的毕业生在这里租住。从大学城通往新造镇的交通,除了地铁四号线,最方便就是船渡,在华南理工大学正门临江处设有渡口,平均10分钟一趟。记者看到,无论是行人、自行车、小汽车或是中型货车,都可以通过船渡到对岸,收费从5角到3元不等。

  除了渡船,在外环西路广东药学院正门附近,还有一座窄桥可通往对岸新造镇,据镇上居民介绍,窄桥和船渡是人们通行大学城的主要通道。相比之下,地铁新造镇站因为离镇中心较远,反而少人乘用。另外,绕行到南沙港快速也可到大学城,只是这一绕,花的时间就更多。

  “如果要在这里建商业区和教师新村,我们肯定不同意,对面大学城那么多地,为什么要来我们这里圈地?”镇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摩的大哥告诉记者,他正要坐船去对岸大学城“开工”,在大学城里,打摩托车比坐环岛公交省事得多,因此新造镇很多摩的哥已经放弃在镇上的“生意”,早八晚九地蹲点在大学城的各个主要出行口。

  在船渡上也有很多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刚从新造镇打桌球或者上网回来,有的是在镇上租房子住赶回学校上课。问及新造镇将变身另一片大学城的事,他们也是一脸茫然。

  访谈对象:葛洪义(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代表、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深圳福田家庭式按摩博士生导师)?

  羊城晚报:2010年省、市其间,您与多位委员、代表都提出过大学城开发商业地产,房价高企,教师无力安家,质疑在大学城过度开发商品房将导致大学城成为大学生城,并且在市上提出询问案。现在大半年过去了,大学城的教师住宅解决了吗?

  葛洪义:在表示质疑后,广州市政府去年8月专门在大学城开过一次情况通报会,决定在大学城给教师盖公寓房,大体构想是在大学城解决一部分,在大学城边上解决一部分。公寓房是没有产权的,但老师可以租住。每个学校按照各自的招生规模,划定一定的建房指标,具体建设和分配由学校安排。我觉得,这个办法部分达到了当初的目的:一是大学城不能搞成商品住房开发区;二是必须要解决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住房问题。据有关部门的领导透露,用地已经落实了,估计今年3月可以动工。不过,具体的地块还不清楚。

  羊城晚报:我有一个朋友,是中山大学的老师。她在这里已经分了一套公寓房,但由于在市区买了房子,她还是天天跑回市区住。是否大学城生活不方便?

  葛洪义:这些情况是有的,现在来看,大学城的生活肯定不如中心城区方便。但我说的是长远的,一个高校聚集的地方,比如中山大学南校区、华工五山校区、华师、暨大,哪个学校周边的房价都是很高的。所以大学城发展下去,如果政府在规划上不加以控制,一定会有大量开发商迅速把它变成一个商业区,这样就不太合适。现在小谷围岛上还有一些预留的商业用地,其中还有三块住宅用地没有招拍挂,完全可以拿来做公寓房的开发,全岛原来可能预留了24块商业用地,政府只卖剩三块,能不能不要再卖?

  说到大学城的商品房地产,有个别老师买了,但青年教师靠工资根本买不起房。大多数买房者还是外来的投资客,投资客看重的无非是出租或者转卖,如果公寓房建起来了,大学城的商业地产基本没什么戏。

  葛洪义:大学校园主要是两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是社会、企业家、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产业进步一般直接的推动力就是先进技术,特别是自主创新的技术。而从高等教育方面讲,过于关注以产业化为导向,则显得急功近利。高校的科技力量应该集中在基础研究上,务实是广东的优点,但高等教育不能太实,太功利,高校的科学研究应该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为企业和社会的创新积蓄力量。

  有意识地培养高新技术企业没问题,也是一个大课题,但大学本身不能以企业化为目标,企业是迎合市场的,是从市场中找资源的。大学就是大学,大学必须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导向上不应该把大学导向企业化方向。大学有部分教师、科研机构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好事,也很有必要,但大学整体上还是应该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目标,必须着眼未来。

  葛洪义:这就考验地方政府办高等教育的眼光。你办高等教育,把大学都开发了,企业和大学一体化,看上去是赚钱了,好像挺有眼光的,可以回笼很多资金,但再过20年,大学就失去了“长力”。可以看看,全世界的大学都不是赚钱的,而是花钱的地方。为什么要花钱,花重金去办高等教育?其实就是为了让一部分人能够在一个具有良好生活条件的科学研究的氛围中,避开市场的纷扰,思考一些最基础的理论与科学问题。而反观我们国家的大学,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上什么学科。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太希望技术进步了,把力量和资源都集中于技术研发上,对技术进步所必需的前提基础科学与理论,则重视不够。这就导致我们很难有重大的技术突破。

  高校和企业各有各的定位,应该互相支持,但不能混同。不能因为我们技术落后,就动员全民搞技术创新,把大学也办成企业,要求各个专业、学科都必须以技术创新为中心。这与当年全民炼钢差不多。所以,我不赞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大学城建设模式。

  羊城晚报:在小谷围岛上,除了4个保留村,其他村庄都迁出去了;二期建设,您是否赞成参照当年小谷围岛大拆大建的做法?

  葛洪义:其实,大学校园里穿插民居,我觉得挺好。我们在小谷围岛上,是先把农民的地都征收了,再起大学城。这在当时的背景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政府也非常不容易。其实不一定要迁移农民,可以“插花式”在农居旁建校园。国外很多大学都形成了“学院镇”的模式,农民会因为大学而改变,大学也因为农民而更丰富。

  羊城晚报:还有几所大学,一期时没能进入大学城,申请落户二期的新造镇,做组团式的校区。您的意思是,让大学自己去跟村民去谈拆迁,顺其自然?

  葛洪义:大学城二期,政府的力度可能不如一期那么大。毕竟目前拆迁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太大,而且政府单方面搞一个规划,然后让老百姓服从规划的思路,将来是很难复制的。我觉得广州市政府现在应该不会强行去建大学城二期。新造政府即使跟大学签了合同,还是绕不开农民,农民不同意迁移,也没招。大学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问题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新思路,这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例如,二期的校园很可能无法连成片,但也没有关系。大学应该好好考虑下,怎么与居民相处,带动地区改变。在外国,很少有整个大地块“纯”建校园的,比如瑞典的伦德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大学,都没有连成片。一个好的大学,不一定要有恢弘的校园,创造人文气息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高校与政府能在这些方面发挥智慧,把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一点,能在大学城二期建设方面创造一个和谐征地、原住民和大学友善共处的典范,就皆大欢喜了。看到大学校园那么美丽,村民也会自己去改造村子的,比如我们学校附近的穗石村,村民为了吸引学生,主动花钱改造出一些比较有品位的旅馆;如果政策、制度对头,村民一定会主动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与大学城环境面貌相符的居住区。

  葛洪义:在公共配套方面,大学城医院已经建了,广州大学的附属中学也开始招生了。在商业北区附近,也建了小学。但老师在这里没有房子,大学本部学校又都有附小、附中,往往让孩子在市区上学,导致大学城的小学招不到学生,而无法启动。没学校-孩子在市区就读-老师在市区住,形成恶性循环,大学城学校更开不起来。所以我觉得,这方面政府要推动一下。既然建了小学的硬件设施,就要有始有终,现在大学城投入使用6年了,小学用房都是一个公司在租着。我还没听说大学城有幼儿园,现在老师的孩子读幼儿园,都是靠校车接去周围楼盘或者长洲岛的幼儿园。

  葛洪义:岛上综合商场有好几个,比较红火的是广州大学的商业中心。两个商业区(商业南区和商业北区)现在不是很好。距离大学校园远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那里租金高,相对而言卖的东西也就贵,学生承受不起。但在穗石村、南亭、广州艺格轩是全套吗贝岗,小商场生意都红火得很,就是因为便宜。所以无论是大学城一期还是二期,生活配套都要注意到“匹配”问题。广州按摩推拿一条龙黄埔区按摩

拨打手机

联络方式